- 庄惟敏;
针对我国建筑学科发展的困境,从建筑学科建立和发展的本源追溯,揭示建筑学科研究人类生存本质和规律性、研究人文科技与人居特质的科学机理,呈现其作为一门古老而实用的学问,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面对当今学科发展新局面,阐释其跨学科发展,引入新技术的活力与契机。
2025年05期 No.67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顾大庆;
近年来由于建筑行业衰退及由此引致的建筑院校招生下滑引致的一个主要改革呼吁是将5年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改为4年的非专业教育。试图证明这并不是一个解决当前困局的答案,只是触发了一个对中国现行的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过程。从专业学位制度、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毕业设计这几个角度揭示改革的核心议题,并最后指出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2025年05期 No.676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李兴钢;张春彦;张昕楠;丁垚;张早;
从行业、学科、教育3方面分析今日中国面临的建筑“危机”,以工程建筑学思维回应当下设计与教学中的形式游戏和单一技术理性,重新开启对学科生命力及可预期、可持续未来的讨论;结合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及建筑教学传统,明晰4年制工程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组织模式及教学安排。
2025年05期 No.676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 丁沃沃;
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的转型,国家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和建设行业的情形类似,从对量的追求更多转向对质的追求。面向国家需求和市场变化,基于南京大学20多年来专注建筑学硕士专业教育的一点认知和体会,探讨转型中的建筑学专业教育的通识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硕士专业教育的核心和毕业标准。
2025年05期 No.676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1K] - 阮昕;
从设计的范围涵盖物理和虚拟的整个人居环境入手,将“大”设计师正名为区别于依靠一技之长的专家。建筑行业和教育的危机均在于将设计的本质误解为一种专业;而在万物皆可生成的AI时代,其可度量和模式化的能力已远超人类所及,“大”设计务必成为一种文艺复兴式的通识教育:“大”到不可度量,也“大”到摒弃“小我”,通过设计成就情理兼容的大雅文化。
2025年05期 No.676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