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

专题 设计导向的建筑技术类教学

  • “塔与桥”:结构性能化建构的10年教学探索

    袁烽;许心慧;

    回溯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塔与桥”课程专题,指出建筑性能化建构思想的核心在于性能化设计与机器人建造的耦合,该教学以实证为导向,促进本科、硕士、博士跨年级协作,探索AI性能化建构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的设计技术思维和创新意识,构建了建筑结构性能化的新范式。

    2024年08期 No.66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2K]
  • “建造—空间”线索下的贯通式建构教学研究

    吴佳维;傅筱;

    讨论了南京大学建筑学本科的建构教学如何打破设计课与技术类课程各自为阵的常态,在本科一至三年级的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中贯穿了一条建造-空间类型的主线,在有限的课时内丰富了学生对建构议题的多维认知,提升了处理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

    2024年08期 No.669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3K]
  • 建筑的“神经转向”——以感知和直觉驱动的结构设计教学

    王帅中;

    回顾历史上融合建筑与结构教学的策略与局限,探讨了结构工程思维与建筑设计教学需求的不匹配。受奥斯汀教学法启发,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神经转向”思维,提出一种以设计为导向的结构教学方法,并以香港中文大学的设计课程为例,展示了该跨学科结构教学视角的经验和价值。

    2024年08期 No.669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6K]
  • 从解析到演化——设计导向的框架建造技术教学

    南天;朱竞翔;刘畅;

    以东亚框架建造技术教学为例,探讨理想的受力与组织形态在框架中存在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调和形态所呈现出建筑文化的地方差别,继而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技术教学中的各种尝试。以简要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这些冲突以理解技术,并了解变体及适用场合,帮助科学化的设计决策与设计探索,同时也能在技术原则的传播中顾及其后的文化基因。

    2024年08期 No.66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1K]
  • 长桌的结构与建造——建造类设计课教学探索

    曹婷;谭有恒;李博;卢添添;

    针对国内建造类设计课程中普遍存在的两类教学设计问题,进行了哈工大(深圳)一年级下期建造类设计课的教学探索。以木质长桌这一设计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从设计、制图到建造的全过程。理解整体形式与结构稳定性、木材特性,构件的连接方式之间的逻辑联系。领悟设计与建造之间的密切关系。

    2024年08期 No.669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8K]
  • 曲面结构建筑BIM数据化设计建造教学——以Solar Ark 4.0为例

    张宏;伊若勒泰;白苏日吐;叶红雨;张军军;

    介绍一次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装配曲面结构建筑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研究:在建立的基于BIM数据化建筑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流程设计和计划实施,优化控制了曲面结构建筑标准化设计建造全流程工程管理数据流,60天完成了56块UHPC构件的生产、转运和装配式施工建造,落地建成了Solar Ark 4.0拱壳结构新型草原住宅项目,实现了曲面建筑建造性设计教学的目标。

    2024年08期 No.669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3K]

作品

  • 第13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宕口酒店

    <正>业主徐州新盛园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团队廖慧雯、邱培昕、盛思源、肖华杰、施妙佳合作单位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幕墙设计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室内设计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景观设计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泛光设计浙江瑞林光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基地面积3.43 hm~2建筑面积2.8万m~2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筒体+方钢管(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摄影文沛

    2024年08期 No.66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0K]
  • 自然而然的设计——第13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宕口酒店

    王大鹏;程泰宁;

    <正>江苏徐州昔日曾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和老牌工业基地,近年来成功实现了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的转变。第13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区选址于徐州铜山区吕梁区域,以“绿色城市·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凸显“生态、创新、传承、可持续”的特色。宕口酒店作为此次园博会的配套工程之一,主要承担园博会开幕期间的接待住宿功能,会后作为度假酒店使用。

    2024年08期 No.66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正>博物馆是时间的容器,也是对时间的敬礼。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广汉三星堆古城遗址外东北角的鸭子河畔,周边田野辽阔,园区内林木参天。现存的二号老馆于1997年开放,作为园区主轴线的对景和天际线制高点,是三星堆为人熟知的建筑地标。新馆用地紧邻老馆,位于园区主轴线北侧沿河的狭长地块。新馆建筑面积5.44万m2,地上两层,地下一层,规模近二号老馆的10倍。设计的难点集中在两方面:视觉层面上,巨大的体量如何与遗址环境以及原有老馆相协调;精神层面上,如何与数千年前古老文明的内核相契合。

    2024年08期 No.669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7K]
  • 从文化形象呈现到数字化建造——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项目访谈

    范路;刘艺;

    <正>1文化形象与建筑呈现|范路|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项目的基本情况,比如项目缘起和定位、业主情况、展陈要求等?|刘艺|三星堆新馆是原有博物馆园区的扩建,老园区是1986年三星堆重大考古发现之后建设的,当年两个器物坑出土的文物就被放置在了一号馆跟二号馆。这两个老馆规模比较小,加起来才大概1万m2。2021年,三星堆考古又新发现了6个坑,大批珍贵的文物出土。加之原有老馆本来就人满为患,已经远不能满足参观要求,扩建迫在眉睫(图1)。

    2024年08期 No.66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3K]
  • 昆山花桥艺体馆

    <正>业主昆山银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张琦、沈春华、杨涛、季其勇(建筑);祁文华(景观);张贵德、施晓霞、戈凯、沈勋清(结构);鲁齐(给排水);薛青(电气);梁羽晴、李琦波(暖通)基地面积1.49 hm2建筑面积3.31万m2结构形式钢框架结构(书吧、培训、健身中心)、混凝土框架结构(体育中心、办公后勤)、框架-剪力墙结构(剧场)、膜结构(城市客厅)摄影姚力

    2024年08期 No.66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1K]
  • 峰谷客厅——花桥艺体馆设计

    于雷;许潇;陈科臻;

    <正>花桥是一座位于沪苏交界处的江苏小城,得益于沪宁高速的交通优势和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城市快速发展,但公共文体设施相对滞后,新建的艺体馆正是要补上这块短板。艺体馆功能包括一座400座小剧场—可以举办话剧、戏曲、电影、报告会等多种演出和活动,一座有标准泳池和多功能篮球场的综合体育馆,以及多个小型文体场馆,如书吧、培训、多功能展厅、健身瑜伽教室等;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配套商业、地下停车场,以满足市民一站式的活动需求。

    2024年08期 No.669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作品_札记

  • 从地形奇点到海岛客厅:作为山海之渡的虾峙客运站

    周蔚;张斌;

    <正>1项目缘起:舟山离岛的客运升级位于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东海洋面的舟山群岛,是由1390个岛屿构成的独特地理单元,以丰富的自然景观、佛教文化和海洋文化著称。自2010年被列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舟山群岛确立了将自身塑造为国际知名的海洋度假胜地的发展目标,而岛际客运网络的建设成为提升旅游吸引力的关键一环。

    2024年08期 No.669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5K]
  • 沼山实验:一种乡村公共建筑可持续原型探索

    孙菁芬;褚英男;高唯芷;宋晔皓;

    <正>1项目源起湖北大冶市保安镇下的沼山村,位于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侧,沼山风景区的山湾里。堆坡筑坝,形成散落山间的湖泊水库,灌溉了湾里的农田。土厂项目就坐落在沼山村杨文昌湾,沼山水库堤坝脚下。2000年左右,在村镇工业化发展时期,这里曾是一个炼土的厂房,将自然土壤提炼成高岭土工业原料。

    2024年08期 No.669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0K]

设计与理论

  • 走向“自由架构”——坂本一成工作室小住宅设计中的结构介入

    张婷;张岱;

    以坂本一成工作室完成的14座小住宅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构成主题3个阶段的演变逻辑,进而基于结构模型与文本分析,透过7个代表性案例解析结构介入设计的修辞与演变。最后提炼出结构与构成统辞关系下的4种架构类型及其修辞策略,揭示了在“超越固有日常实现另一种日常”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以“相对化”作为基本修辞手段,结构以自由的“构成材”的状态介入设计形成“自由架构”的设计方法。

    2024年08期 No.669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水乡新聚落——穆沟新村的院落、地貌、风貌与形制设计研究

    方茗;周凌;李晓云;张雪楠;

    以苏北穆沟新村设计为例,从山水格局与地形地貌、聚落肌理与空间布局、院落空间与民居形态、建筑风貌与街巷空间4个层面逐步展开,分别对湖荡地貌特征、聚落布局和空间形态、三层级院落空间、街巷空间等水乡地域性特征进行提取,并在新场地、新环境、新聚落的新村建设中进行适应当代生活需求的变形和延续。

    2024年08期 No.669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4K]
  • 居住者主导的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与实验——以上海某住宅改造装配式装修为例

    周静敏 ;何广 ;王舒媛 ;刘敏 ;陈树欣 ;

    基于老年人居住现状以及适老化改造需求的调研,以上海某既有住宅为例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设计与实验。运用装配式建造理念,以居住者需求为主导,从空间的开放与流畅、墙·顶·地与管线系统、独立的设备子系统、适老化与智能部品、未来长期可改等方面进行了设计探索,验证了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生活品质提高、实现居家养老的可行性,提出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装配式装修的发展潜力和方向。

    2024年08期 No.669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1K]

历史与理论

  • 《竹隐庐图》——被遗忘的中国造园图

    杨森;慕晓东;

    考察1984版陈从周《说园》收录的32张园林图像,探讨中国造园图的存无问题。指认这些图像描绘的是晚清重臣徐用仪的园林“竹隐庐”,并描述图纸绘制过程和历史信息。在此基础上,重点通过对图纸细读和图像志分析的方法,论证竹隐庐图是指导设计的造园图。

    2024年08期 No.669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7K]
  • “半壁大痴”:“南北宗”论影响下计成造园中的黄石壁山

    郭逸文;贾珺;

    梳理史料、列摭文图,结合社会审美思潮背景,逐字拆解“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在审美风潮、造园材料、成景手法上阐明了此句对黄石壁山的指向、分析了其特点。指出客观上黄石壁山手法的成熟及流行、主观上人心底仍存对“斧劈”等的审美偏好,使以计成为典型的造园家托言黄公望回避了与“崇南贬北”风气的冲突。

    2024年08期 No.669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1K]
  • 曹氏归义军时期莫高窟中心佛坛窟空间设计特征探析

    吴国源;余水旸;

    明确了空间设计及其宗教文化意义是莫高窟建筑研究的核心与发展趋向,其中曹氏归义军时期典型的中心佛坛窟具有鲜明的设计规律与类型特征。把握这一时期营建历史、空间分布的基础内容,进而通过空间信息数据分析、空间界面构图分析、像设空间图解分析,分别探讨其空间设计要素与控制模数、界面装饰所达成的宗教文化图式、佛坛与像设空间构成方式及其宗教礼拜行为特征。

    2024年08期 No.669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3K]

广告·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