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

历史与理论

  • 合院精读、转译与重构

    孔宇航;王安琪;

    针对当代中国建筑语境下传统基因系统性缺失的现状,以转译与重构的视角对古代合院进行精读,探讨其内在图式、生成机制与建构方式,并对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实践案例进行解读;讨论基于合院原型的重构设计策略与方法,构建属于中国建筑文化的意义世界。

    2023年02期 No.65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3K]
  • 感知·认知·再现——中国古代环境整体观的图式表达与当代延伸

    张春彦;王玫;

    通过梳理敦煌壁画中“建筑-人-环境”整体关系的图绘方法,分析中国传统环境整体观图式的形成过程,进而解析以舆图为代表的图式表达特点,归纳为“时空拼贴与并置”“客观要素再现与主观要素感知”2个方面;以李兴钢“胜景几何”理论为例讨论传统环境整体观及图式的转译路径,为传统营建智慧的传承与转译提供新的视角。

    2023年02期 No.651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0K]
  • 居室亦园林

    金秋野;高蕾蕾;李力维;

    园林的发展历程中空间压缩、抽象化和居室化的倾向一直存在;通过对园林核心空间要素的分析,提出“空间的园林性”问题,以居室化的庭园为参考系,从空间和身体性两个方面,指出没有自然资源的现代居室,依然可以拥有“园林性”,并结合设计实践,指出“九宫格设计方法”在塑造空间复杂性方面的特殊价值,探讨如何在居室设计中用多孔空间实现“眼前有景”的内蕴视野。

    2023年02期 No.651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6K]
  • 文本与图像中的空间“神话”:留园再识

    钱晓冬;沈旸;殷悦;

    针对园林的阅读在建筑学视角下常以空间形态为基础,易忽略历史时空联系的问题。以留园为例,提出一种景象阅读的方式,分析在历史场景中,相关景象营造的呈现及初衷,试图解析景象在演变中的原真趣味,为当下的阅读提供一种更为本质的切入点。

    2023年02期 No.651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2K]
  • 雅集文化的园林投影——文学,活动与空间

    毛华松;尹子佩;

    雅集作为典型古代文人园林活动的记录与呈现方式,是影响中国园林符号、空间范式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动因之一。基于古今雅集相关观念的梳理对照,明确了雅集的概念及其风雅性、交谊性和文学性的特征,进而基于秦汉至明清的雅集诗文与绘画构建艺术信息库。围绕雅集组织方式“从礼仪型到交谊型”和活动场所“从厅堂建筑向园林风景”两条变迁主线,归纳雅集文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对丰富中国园林空间演进历程的历史认知,理解园林造景的文化内涵,有创新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2023年02期 No.651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7K]
  • 正定隆兴寺塑像系统与建筑群组协同设计方法探析

    喻梦哲;杨晨艺;陈斯亮;

    基于隆兴寺塑像系统与建筑群组尺度关系彼此恰合的现象,作图求证了匠师以塑像面宽为基准、以佛心白毫等位置为起点构成格网,并借助同心圆、等分角等辅助线控制建筑平、立、剖面关键折点的假设。研究揭示了一种有效协调建筑、塑像间复杂关系,并易于被后世工匠掌握的构图方法,阐释了古代营造过程中“数形义结合”的一体化思想及象天法地的哲学观念。

    2023年02期 No.651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8K]
  • 礼在重门:作为紫禁城巨系统空间枢纽与等级表征的琉璃门

    贾亭立;宝璐;沈旸;

    突破以往对琉璃门的关注多集中于单体层面,而将紫禁城琉璃门作为一个巨系统建筑组群中空间组织关系的重要节点,作为一个群体予以系统观察;通过对紫禁城内136座琉璃门形制特征与空间分布的研究,在群体规划层面探讨琉璃门营造所体现的空间观念和礼制思想。

    2023年02期 No.651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8K]
  • 解木:工具视角下的建造传统演变——以云南翁丁谷仓为例

    董书音;

    以解木技术的变迁作为线索,从云南翁丁村佤族谷仓在1960-2015年间的形态与构造变化出发,勾勒一种快速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建造技术变化路径。研究基于3个典型建成案例的测绘分析,展现不同解木技术条件下,地方传统建造策略与建筑特征的适应性演变进程。并通过不同案例间的构件形态与构造技术比较,解读地方工匠是如何运用已有知识体系,积极应对工具转变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并对原有的地方营造传统进行适应性变革。

    2023年02期 No.651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8K]

设计与理论

  • 效率与感知:垂向空间综合效益评价探索——以高层住院楼为例

    孙宇璇;陈力然;龙灏;

    基于对层高设计现实意义及内涵的认知,构建垂向空间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空间效率指标与净高感知满意度指标两部分。以高层住院楼为研究对象,发展具体评价指标并实施评估,发现垂向空间使用效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得出协调室内局部高度差异、推导层高从整体入手等优化对策。通过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旨在提升垂向空间设计的科学性。

    2023年02期 No.651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8K]
  • 基于蒙特卡洛树搜索的建筑生成式设计方法——以住宅户型布局设计为例

    闫树睿;刘念雄;苏航;

    提出将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应用于建筑生成式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对建筑空间布局等“组合优化”问题有较好的适用性。蒙特卡洛树搜索可通过“剪枝”对搜索范围进行精细化约束、压缩搜索空间,从而容易搜索到理想的建筑空间布局。在住宅户型布局生成的对比实验中,蒙特卡洛树搜索模型的建筑师投票得分高于深度学习基准模型,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2023年02期 No.65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5K]
  • 非线性结构表皮的计算性设计研究及建造实践

    贾永恒 ;孙澄 ;董琪 ;

    立足计算性设计视角,进行建筑结构和表皮两者关系的演进溯源,提出结构性表皮的计算性设计及建造流程,并基于结构性表皮的两种呈现原型进行计算性转译建造实践,挖掘了非线性建筑在空间营造中的潜力,为优化计算性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2023年02期 No.651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2K]
  • 城市人因工程学视角的高校图书馆人行轨迹预测

    凌薇;焦政伟;李昊;张芷薇;

    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载体,通过分析流线与空间特征,建立高校图书馆原型模型。依据复杂系统论,构建流线组织要素与交通空间体验映射关系。利用智能体建模工具,模拟人行轨迹,探究流线类型、流线转折对人交通行为的影响,提出基于空间体验量化的高校图书馆流线优化策略,为城市人因工程学视域下的复杂性设计研究路径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No.651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9K]
  • 融合与流变:我国高校学习空间演化模式探讨——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陈冰;任昆仑;钞秋玲;

    旨在探讨学习空间如何承载教学活动甚至引领教学创新,以及如何通过学习空间设计来辅助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构建学习型社会。分析了高校学习空间发展历程以及其与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演变之间的关系。并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在环境行为学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学习空间设计变革的多种可能性。研究发现学习空间的设计变革应以育人目标为导向,结合新兴教学方法和技术,立足促进有效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进行整体性的空间革新。

    2023年02期 No.651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3K]
  • 工业遗产案例研究与建造设计互为驱动的教学探索——以黔东南三线地区明牛腿多层装配式厂房建造体系为例

    夏珩;唐沛;郭子怡;彭小松;

    以黔东南三线明牛腿多层装配式厂房建造体系为例,揭示工业建筑遗产历史研究与建造设计教学互为驱动的可能关系。基于对多层装配式厂房建造体系的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在建造设计实验课程中对“三材”耗费进行定量分析,确认结构、梁柱几何关系对“三材”节约的贡献,并尝试对此梁柱布局关系进行新的设计与演绎。

    2023年02期 No.651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9K]
  • 社区养老建筑医养空间构成模式研究——基于慢性病医养需求指数

    和爽;周典;戴靓华;刘天野;郭玉馨;

    基于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分析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结合老年医学领域关于老年人慢性病的医疗康复护理做法,从客观角度归纳社区老年人主要慢性病医疗养护需求,进而从建筑计划学角度提出满足医养需求的城市社区养老建筑空间构成和组织模式。

    2023年02期 No.651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6K]

城市设计

  • 集约·协同·共享·绿色——建筑策划引导的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设计策略研究

    党雨田;张勇;肖艺霏;雷振东;

    基于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建筑类型特征和建筑策划逻辑,提出集约、协同、共享、绿色的原则及其逻辑关系是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设计本原。进一步从“功能构想-集约化并置”“空间构想-有机协同”“运营构想-时空共享”3个层面,对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设计策略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构建出城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设计策略图谱。

    2023年02期 No.651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8K]
  • 站城一体轨道枢纽核心区垂直节点优化设计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张彤彤;金凯娇;习生乐;郭馨;陈淑芬;肖靖;

    梳理既有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核心区与周边建筑公共空间的组合方式,依据垂直节点的设置方式将其分类,基于深圳市交通枢纽站点垂直节点现状问题,提出构建垂直空间系统、增设超大型核心垂直节点,优化空间、功能、流线等建议,以提升深圳市轨道枢纽核心区立体化开发设计。

    2023年02期 No.651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3K]
  • 量形适配,精细管控——三分法则高度控制在南京幕府山天际线风貌保护中的实践探索

    高源;成实;王宇乾;张冠亭;苏子玥;

    三分法则是我国山景天际线塑造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但也面临着高度可视标准多变、水平适用范围不明的问题。理论部分指出三分法则的本质在于风貌保护与建设开发的均衡,从“纵向可视高度”与“横向控制区间”两方面做出精细设计。实践部分针对南京幕府山天际线展开项目实证探索,尝试对控制区间与可视高度做出量形适配下的统筹考虑,并对其中涉及的多类别风貌展示、现状建筑影响等个案问题做出应对。

    2023年02期 No.651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4K]

专栏 建筑师先导下的绿色建筑设计

  • 高层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的风廊空间设计研究

    吴国栋;韩冬辰;张军学;

    针对高层办公建筑自然通风存在的问题,探讨通风廊道优化其外部和内部风环境的机制和设计策略。外部风廊可以改善建筑前后的风环境并促进内部引入室外气流;竖向分段的内部风廊可形成若干自然通风单元,提升自然动力驱动的气流的稳定性。结合计算机模拟、案例佐证和风廊分类,总结通风廊道优化高层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的空间形态特征及组织模式。

    2023年02期 No.651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6K]

  • 《建筑和环境的艺术设计与创作构思》: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融入与传承

    崔咏莹;

    <正>《建筑和环境的艺术设计与创作构思》是一部系统阐述建筑与环境艺术创作思维与方法的专著。作者基于以人为中心的核心创作理念,剖析现代建筑与环境的艺术创作思维,针对人与自然的割裂问题、城市生态问题、传统与创新的统筹问题等,提出“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设计理念,从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重构、新中式风格的塑造、禅文化环境的营造等具体角度出发,详细回答重塑整体风貌、提升宜居生活品质的问题,同时提供大量手稿进行理念诠释。所提出的传承与创新设计思路,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融入与传承提供了良好借鉴。

    2023年02期 No.651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中国建筑艺术学》:油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的融合解析

    葛坤;

    <正>《中国建筑艺术学》一书,是一部对我国建筑展开艺术学梳理与阐释的专著。以我国建筑历史为序,基于艺术学视角剖析与评价各时期我国代表建筑,从建筑思维的发生与构成,到建筑功能与本质,再到建筑的形态与审美,作者从建筑的多个核心问题出发细致探究其中的艺术学思想,同时结合建筑的历史、特质、现象以及案例,阐释我国建筑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具体表现,为当代建筑艺术研究提供了新角度与启发。

    2023年02期 No.651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建筑的艺术表达》:基于油画艺术的建筑美学探析

    解文金;

    <正>《建筑的艺术表达》一书是一部基于艺术角度探究建筑设计的专著,全书共包括九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梳理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概念关系与基础理论,论述建筑艺术的实质性内涵。第二章细致探究建筑的造型表现与艺术语言,从不同角度阐述建筑造型的美学要素。第三章至第九章详细解析传统民族建筑、官式建筑、园林建筑、中国现代建筑、传统西方国家建筑、现代建筑和地域性建筑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整体上看,该书结合建筑设计图例与艺术美学理论,深入论述建筑的艺术美学,对当代艺术创作以及建筑设计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具有充分指导性。

    2023年02期 No.651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下载本期数据